产品详细
产品简介:
张志忠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加工中心操作工。21年来,他完成近百项技术攻关,解决了数控加工、电子装配、微波组件组装等无数难题,为我国卫星通讯、航天工程、现代化国防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零部件精细化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,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、河北大工匠、河北省军工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。
“高频波导零件的加工,难就难在精细,直径0.04毫米的铣刀你要能玩得转,加工出来的产品要能当镜子……”走进机器嗡鸣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所(以下简称13所)第九专业部车间,朴实憨厚的张志忠正与工友们分享着工作经验。
从技校毕业生到高级技师,从普通铣床操作工到数控组班组长,从业20余年以来,张志忠始终践行工匠精神,在13所精工制造的舞台上展现了军工人的卓越身姿:“要时刻用心钻研加工技术,不能懈怠”“要坚持把所有设备和工具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,了解它的每一部分特性和变化”“只有干一些难的活儿、复杂的活儿,技术水平才能从中得到提升”……
参与某卫星结构机箱加工任务的过程中,张志忠心心念念都是编程工艺流程。当时的数控加工所需输入的程序十分繁琐,每次都是照着图纸报把编程的图画出来,步骤也都是老师傅编好程序,张志忠再和其他师傅配合检查一遍。从机床精度的微调到掌控工件震动,从铣刀的选用到工件装夹的取舍,从如何去毛刺到按图索骥编程,他一遍一遍地练习,一遍一遍地修正,产品加工的精度也从0.1毫米提升到0.05毫米、0.02毫米……
关于新型吸盘的设计与应用,张志忠至今难以忘却。当时,薄板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精度不能够满足产品要求,但是把薄板的加工转到数字控制机床加工,又面临着产品都是有色金属、件数不多等问题,所以市场上的通用吸盘很不实用。
为了妥善处理问题,张志忠跑遍了京津冀范围内的市场,现场查看各类吸盘,同领导和其他同事探讨创新的可行性,又不断地计算真空吸盘的吸附力和薄板类零件的切削力。一次次试制,一次次失败,一次次改进,一次次提升。最终,他创新发明的“数控真空吸盘技术的应用”,解决了困扰单位多年的薄板加工难题,装夹简便快捷、稳定可靠,加工效率提升200%,厚度尺寸加工精度从0.1毫米提升至0.02毫米,表面粗糙度改进也有了数倍的提升,达到了0.8微米。
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进程,企业产品对技术精度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,张志忠又将目光锁定在高频波导零件加工方案的研究上。为了达到预期目标,张志忠在空余时间不是翻阅各类专业书籍,就是研究可使用的各类齿形、角度的刀具。从让软件编程代替手工编程,到自主制作工模具辅助升级数字控制机床;从一遍遍优化工艺方案,到自主学习掌握100余种刀具在加工中的使用技巧……这样的一个过程说起来容易,但做的过程中,最大的考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。“在脑海里把方案尽可能验证到万无一失,下班后加工验证,第二天再请教老师傅探讨验证,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真正达到产品的设计精度。”检视腔体精度的间隙,张志忠道出了雕琢“中国精度”的坎坷。
在“微径刀具加工工艺”技术应用中,创新使用直径0.06毫米极微刀具,使产品光洁度达到0.4微米以上的要求,上下腔体装配精度达到±5微米;设计的“四轴加零点快换加工工艺”,使空间尺寸一致性由0.05毫米提升0.02毫米;开发应用的“2D高速刀路”功能,每年为单位节省本金几十万元、提高部门产能四五百万元……
据统计,截至目前,张志忠参与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和成果达50多项,内容涵盖工艺技术创新、软件应用创新、软件后处理程序的编写、机床的升级改造等等。其发明制作的近百种夹具,很好地解决了数控加工、电子装配、微波组件组装、电子科技类产品高效检验及生产等的无数难题。
特别微波机械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,作为带头人的张志忠,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结合生产需求、产品要求,为推动微波电子科技类产品机加工制造水平、技术个性、提质增效奠定了技术,0.05微米微径铣削、高频波导加工、纯柔性自动化生产等技术从始至终保持行业内的领先水平。近3年来,每年产生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20余项,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。
新时代的产业工人,不仅要懂技术、会创新,更要无私“传帮带”。如今,作为数控组班组长的张志忠,日常工作外的经历多数放在了指导年轻职工提高技能上。“要多花心思钻研加工技术,始终不能懈怠。”在“传帮带”及党支部学习交流会上,他经常把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同事们。由他培养的10余名徒弟,现在大多都工作在重要的一线岗位上,部分徒弟还在全省、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实现了摘金夺银。
如今,由张志忠领衔的13所微波机械创新工作室,0.08毫米高精度微细波导加工技术已成为加工中心的主导技术,0.05毫米微径铣削、高频波导加工、纯柔性自动化生产等技术从始至终保持行业内领先水平。(河北省总工会供稿)